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印发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吕梁市能源局 更新时间:2021-01-20 10:30:00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30日

??????????????????????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指导未来五年我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吕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围绕“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开创经信工作新局面,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前高后低,年均增长4.59%,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6.1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6.2%,超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
“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形成了以能源资源为依托,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骨干,以煤炭、焦化、钢铁、水泥四大传统产业和铝业、电力、白酒三大新支柱产业为支撑,装备制造、煤化工、特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工业发展体系。

煤炭行业,办矿企业37个,煤矿135座,总产能19895万吨,平均单井规模达到了100万吨以上。2015年,全市煤炭产量11556.7万吨。增加值250.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48.6%。

焦化行业,主体20个,企业36户,总产能4500万吨(其中生产运行2550万吨,停产450万吨,在建950万吨,拟建550万吨)。投产运行的5.5米捣固(含6米顶装)大型焦化项目产能占总产能的30%,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了100%,“三废”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孝义梧桐、汾阳三泉、交城夏家营和离柳矿区4个区域的焦化产能占到总产能的85%。2015年,全市焦炭产量1550万吨。

钢铁行业,企业3户,总产能900万吨,炼铁高炉以1000立方米以上为主,炼钢转炉以120吨以上为主,主要产品有线材、棒材、盘螺、螺纹钢等。2015年,全市钢铁产量295.4万吨。

水泥行业,企业39户,产能4145万吨,其中:已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条,产能1680万吨;3.2米以上粉磨产能1345万吨;在建和拟建水泥熟料生产线6条,产能1120万吨。2015年,全市水泥产量428.9万吨。??

铝工业,企业11户,氧化铝(氢氧化铝)产能1000万吨,主要产品有:氧化铝、氢氧化铝、4A沸石等。2015年,全市氢氧化铝产量455.62万吨、氧化铝产量619.2万吨。

电力行业,发电企业56户,装机容量489.54万KW/203台(其中,省调发电企业7户,装机容量365万KW /13台)。2015年,全市发电量112.1亿度。

白酒行业,全市有证酿酒企业共72户,形成产能20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户,产能14万吨。有“汾”、“杏花村”、“竹叶青”、“汾阳王”四个驰名商标。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62231千升。

装备制造业,企业90户,主要生产市政管盖、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轨道交通配件、新能源装备、环保设备制造、重型机械、冶金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机床配件、液压配套件、压力容器、石油抽采设备等机械加工制造产品。

化学工业,企业25户,焦油加工能力120万吨,粗苯精制16万吨,焦炉气转化甲醇80万吨,硝酸盐100万吨,炭黑16万吨,二硫化碳10万吨,合成氨26万吨。

特色食品,企业54户,初步形成红枣、核桃、肉类、绿色食品、小杂粮、保健品、果脯果蔬、食用油等为主导的食品产业体系。碗团、蜂蜜、芝麻饼等特色食品多次在国际食博会、国家农博会获奖。

新能源产业,企业13户,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1000兆瓦,LED照明灯具200万套,煤层气发电25.6兆瓦。

新材料产业,新型墙体材料企业55户,产能70亿块标砖;新型耐火材料企业130户,产能1000万吨;平板玻璃企业1户,产能3396万重箱;药品企业2户;磁性材料企业2户,产能0.45万吨;铁合金企业1户,产能16万吨。

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各县市区城区、乡镇、大型厂矿、1000人以上村庄、重要交通枢纽、重点景区实现4G宽带网络全覆盖,宽带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5%。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83.9万户,3G、4G用户占比达到42.4%。全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6.5万户,其中光纤直接到户(到企业)比重达到46.5%。信息化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互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从“十一五”末的5.2%:69.2%:25.6%调整为“十二五”末的5.6%:56.9%:37.5%,二产比重下降12.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11.9个百分点。

2.传统产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煤矿企业批复总能力近2亿吨,平均单井规模达到了100万吨以上;焦化产业等级提升,企业户均产能达到200万吨,由4.3米焦炉向6米以上焦炉迈进;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4座,产能占比达65%;水泥行业全部是干法生产线,日产2500吨以上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达到11条,产能占比达到86%。

3.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亮点频现。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初步形成10万吨白酒生产能力。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光电子等产业崭露头角,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吕梁1号微纳卫星成功发射,云计算中心累计为国家相关核心部门和全国160多家科研院所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4.氧化铝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兴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孝义)、山西信发集团交口肥美公司、孝义兴安化工有限公司、柳林森泽煤铝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的铝工业发展格局,主要集中在孝义、交口、兴县、柳林等地。产品结构以氧化铝、氢氧化铝为主,现有氧化铝产能1000万吨,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支撑点。

5.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炼焦工序能耗由“十一五”末的吨焦179.5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5年的144.6千克标准煤,下降34.9千克标准煤;水泥行业综合能耗由“十一五”末的每吨90.8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5年的57.21千克标准煤,下降33.6千克标准煤。

6.企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到“十二五”末,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2个。

(二)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结构畸重、产业层次较低、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消耗水平高、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困难等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一是“一煤独大”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煤炭产业仍然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45%,而延伸煤、消化煤的电、铝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二是化学工业、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缓慢,工业占比不足10%。

2.产品层次较低。总体上看,我市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主导产业向下游链条延伸发展缓慢。氧化铝产能达到1000万吨,但电解铝、铝型材等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缓慢,生产链条偏短,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钢铁行业,科技含量高的精加工产品、尖端产品比重较小。水泥行业,高性能水泥、特种水泥比重很小。建筑材料,优质耐材、新材料、高科技材料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总之,工业产品大多属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3.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困难。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14.4亿元,同比下降17.7%。其中,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8亿元、145.7亿元、252.3亿元、23.6亿元、132.2亿元、35.4亿元和238.1亿元,分别下降26.5%、16.4%、15.9%、11.2%、8.9%、26.9%和2.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4.4亿元,增长3.3%;亏损89.2亿元。

4.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我市工业以煤、焦、铁、钢为主,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各金融机构对煤炭、钢铁行业实施紧缩性信贷政策。银行惜贷、抽贷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受到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5.两化融合推进不畅。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少数大型龙头企业两化融合程度较高,其他企业还普遍停留在财务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子系统独立运行阶段,两化融合没有形成点面结合、梯度推进的良好格局。同时,围绕“两化融合”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还没有建立。

6.创新驱动不足。基础科技领域没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也未取得大的突破,支持创新投入不足,政策指引不到位,科技创新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创新还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7.产业集中度不高。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批复建设了16个工业园区,但园区经济仅占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一,入园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产业布局散乱,集中度低。

8.工业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015年,煤炭、焦化、化工、冶炼、建材、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030万吨标准煤,占全部工业企业能耗的比重仍然高达90%,占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近6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和资源消耗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绿色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判断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吕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条件及形势

(一)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市转型发展、振兴崛起的重要时期,更是全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更面对难得的机遇。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从全国看,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各种风险也在不断积聚。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市场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发展战略对接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通过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将促进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将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国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从人口、资源等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力作用更为协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比例更趋协调,实体经济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大力提升,经济质量明显好转,企业发展由原来的资源依赖型转为创新驱动型,由“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转为“低碳、绿色、循环”集约、节约型生产模式,发展效率和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四是政府大力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高压反腐、“打虎拍蝇”,严格执纪、严肃问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推动从严治党和社会改革,政治生态正在好转,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更为宽松。

从全省看,新常态下,长期矛盾叠加与外部环境冲击交织,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往更复杂、更繁重,2014年以来,经济发展在全国排名一直靠后,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省委省政府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发展全局,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把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全力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资源型转型综改试验区、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世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富有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内陆地区对外改革高地,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为我省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等方面创造发展契机。《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批复实施,将在电力交易机构,统筹推进输配电价、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制、发用电计划、配售电侧等方面进行改革,必将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的促进工业稳增长、减轻企业负担等一揽子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经济发展的向好因素正在逐步累积。

从我市看,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仍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一煤独大”局面尚未实质性改变,产业结构单一,仍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弱;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经济增长动力、活力不足;产能过剩及长期形成的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

然而困境中也隐藏着巨大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同步进入小康,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的目标,突出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生态治理、民生改善、从严治党五大重点,着力开放、创新、改革三力引领,全面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必将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市委市政府坚持全市经济“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大力推动煤焦铁、铝工业、现代农业、白酒、光能、大数据、机械制造、旅游、物流等九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必将促进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国家批复山西省电力体制综改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可在吕梁探索“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区域配电网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自备供电能力,还极大地降低了电价成本。我市铝土矿资源丰富,再加上明显的低电价生产成本优势,实现煤电铝一体化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一大批转型项目、新兴支柱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工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动力转变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云计算中心的建成,华为云服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离石区入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我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全市净化政治生态取得积极成效,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特征,坚持需求牵引与供给优化相统一,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平衡,努力促进工业运行回归合理区间;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加快生成发展新动能;坚持提质增效和促进融合相统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进一步激发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资源禀赋。

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资源支撑。全市国土面积21132.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2%,平原区占8%。水资源总量14.4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08亿立方米,地下水8.9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10.04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40余种。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6%,预测储量1538亿吨,探明储量415亿吨,主要分布在河东、霍西、西山、宁武四大煤田。铁矿石预测储量21亿吨,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总量的29.41%,除文水、石楼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岚县袁家村铁矿区,矿石品位较好,矿体储量浅,易于露天开采。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6.49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5.7%,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资源,集中分布在孝义、柳林、交口、兴县等地,品质、品位都比较好,以中等品位矿石为主,富矿占总资源储量的12.89%。吕梁是全国最大的红枣产区,还享有“沙棘宝库”、“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红枣种植面积1247平方公里,年产量约1.4亿公斤。天然沙棘面积84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核桃种植面积67平方公里,年产量约2000万公斤。谷子、莜麦、荞麦、豆类等多种小杂粮,产量可观、品质优良。

(三)基础设施。

交通方面:吕梁位于山西中西部,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吕梁与省城太原相接壤,我市交城县到太原仅有半小时车程,全境不超两小时,属规划发展中的“太原经济圈”。吕梁交通发达、运输便捷,已经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交通格局。特别是中南出海大通道,把吕梁由内陆城市变成了内陆沿海城市,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吕梁民用机场及6.7公里机场大道、吕梁环城高速、太佳高速临佳黄河大桥、忻黑线改造工程、西纵高速吕梁段、沿黄公路柳石段、汾离高速中阳连接线、阳双、交口-石楼线,G307 黄银线和G209 呼北线在吕梁市的“十”字骨架结构、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太中银铁路吕临支线、太兴铁路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已初步建成,高速化、立体式外运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太中银铁路、中南铁路、太兴铁路、吕临支线的21个战略装车点建成后将为我市大宗原料、产品运输提供便利,为经济发展提供运力保障。

电力方面:吕梁电网隶属山西中西部电网,初步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主网架、110千伏变电站为主配网的供电网络。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20座,110千伏变电站129座。现有电力装机容量近500万千瓦,“十三五”时期规划发电规模达到2250万千瓦,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水资源方面:我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米。中部引黄工程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工程干线自天桥水电站库区取水,为我市兴县、临县、离石、柳林、中阳、石楼、交口、孝义、汾阳九个县(市/区)供水,规划供水2.38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把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改变“一煤独大”的畸重产业结构,形成“效能联动,新老伴生”的发展格局。以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着力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接替产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化水平,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吕梁工业转型发展、多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转型发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多元发展。统筹资源保护性开采、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转型,坚持“错位发展、各有侧重”的原则,实施大项目牵动,大区域布局,创建高端化、集群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铝系产业、电力产业、白酒产业、光伏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以开放引创新,以创新促改革,提高创新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原创性,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入手,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应用,提高要素生产率。要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实现全面创新,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3.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发展由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转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生产模式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4.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改变“一煤独大”、二产畸重发展格局,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下游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5.坚持集群发展。围绕煤焦铁、铝工业、白酒、光能等产业集群,制定产业规划、建立推进班子、成立行业协会、搭建基金平台。设计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产业链,引进拉链、补链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企业的园区化集聚;发挥行业协会等平台作用,推动企业间信息、物流、技术、市场、人才等共享,实现集群化发展。

6.坚持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潮流,在工业领域要依托“互联网+”,培育新型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继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系统信息化水平。在产业上下游之间,企业互相持股,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资本合作、关联共生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关联度。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电、铝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非煤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18%以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得到突破。到2020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以上。

“两化”深度融合成效明显,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0以上,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5%以上。

四、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优化提升煤炭、焦化、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

煤炭行业,严格控制煤炭产能和产量,逐步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以现有建设矿井的改造为主,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矿井。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较“十二五”有较大提高。提高煤炭入洗率,提高矸石综合利用率,实现煤炭清洁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推进煤发电、煤炼焦等产业链延伸,由煤炭输出转为电力输出和化工产品输出,提高产业附加值。“十三五”末,全市煤炭总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

焦化行业,以产业转型和链条延伸为主线,按照“焦化并举、以化为主”的方针,坚持“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集群化发展”的原则,全力推进大型焦化项目和化产深加工项目建设。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进大机焦和化产加工项目向焦化集聚区转移,坚持差别化、个性化、精细化路线,压缩冶金焦,巩固铸造焦,发展化工焦,培育洁净焦,延伸化工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积极推广使用干熄焦技术,钢焦联合企业100%配套干熄焦装置;推进独立焦化企业在解决好污水出路的前提下,采用干熄焦装置。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配煤和煤调湿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坚持“稳焦上化、以化补焦、焦化并举、上下联产”,严格控制焦炭产能,优化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推进孝义金岩250万吨、金达150万吨、鹏飞200万吨3个标杆大型现代化机焦项目建设。“十三五”末,5.5米以上大容积、环保型焦炉数占到总焦炉的40%,产能占到50%,焦化副产品全部实现加工转化。实现焦炭产能4000万吨,终端化工产品500万吨,其中,焦油深加工产品100万吨,专用化肥200万吨,甲醇160万吨,LNG7亿立方米,乙二醇20万吨,苯加氢精制20万吨。

做好焦化行业“去产能”工作,一是今后不再审批任何新增产能的焦化项目;二是对已取得合法有效焦化产能,但前期行政审批不完善的项目,排出时间表限期完善;三是严格实施环保标准、节能标准、安全标准,对不达标准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标准的企业,予以关停淘汰;四是强化市场倒逼机制,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倒逼其退出市场。到“十三五”末,投产运行产能严格控制在4000万吨左右。

钢铁行业,以构建“产业要素集中、布局优化合理、技术装备一流、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鼓励钢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中阳中钢、文水海威等钢铁企业突破传统观念,积极外引内联,引进资本、引进技术,重组发展。支持中钢、文水海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鼓励企业开发机械用高强钢、汽车用高强钢、弹簧钢、高速铁路用钢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积极推进孝义城财钢铁复工复产、提质增效。完成我市化解过剩产能任务,于2020年前压减粗钢产能140万吨,到“十三五”末,产能控制在1000万吨。

水泥行业,继续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的水泥生产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转产粉磨粉煤灰、矿渣超(微)细粉;大力推广散装水泥,提高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逐步延伸产业链,引导企业开展综合节能、余热发电等技术改造,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生产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等新产品。到“十三五”末,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下。

(二)大力发展铝业、电力、白酒、光伏四个新支柱产业。

铝工业,把握好承接中原铝工业板块北移的历史性机遇,以我省建设中西部铝工业产业集群为契机,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发挥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低电价优势,以打造百万吨铝工业基地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全产业链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持,以资源整合为手段,推进产品组成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转型,形成以精深加工为龙头,集约化生产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电解铝及铝型材、铝制品、铝镁合金及制品,配套碳素、烧碱、硫酸等相关产业,推进煤电联营、铝电联营、铝材联营,建立由铝产业主链、铝土矿生态链、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链、耐材精深加工产业链、配套产业链的立体产业网链结构,实现资源、能量、产品之间的动态循环,使铝工业作为弯道超车和后发赶超的支柱产业。以兴县、交口、孝义、中阳和柳林为基地,突出“专精特尖”产品特色,围绕航空航天、远洋运输、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铝材需求,积极上马高端铝材加工;抓好中铝华润100万吨电解铝项目,培育2-5户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到“十三五”末,氧化铝产能控制在1300万吨,电解铝产能达到200万吨,铝型材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

电力工业,以电力体制改革和全省电改先行市为契机,结合煤炭资源优势、电力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变输煤为输电,发展清洁能源;解决瓶颈制约,提高电网外送能力;优化电源电网结构,同步发展电源电网,保障安全可靠供电”为目标,发展低热值煤发电、坑口电厂和新能源(风力、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晋能离石大土河、晋能孝义、霍州煤电临县、华电锦兴、文水国金2#机组等5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加大吕梁碛口水电站项目的推进力度,紧紧抓住电价调整机遇,在积极落实大企业、大用户直供电的同时,加快推进局域网、微电网建设和企业自备电改革,扩大电力需求。力争“十三五”末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左右。

白酒产业,坚持综合化、立体式融合发展,以白酒生产为基础,融入文化元素,推进白酒与文化创意、旅游、影视协同发展。依托中汾酒城仿古建筑群,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影视文化基地,力争将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山西第一、全国前列的人文旅游景观;依托汾酒集团,加快完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着力延伸白酒产业链,推动白酒研发、生产、贮存、包装、物流、配送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汾阳、文水、方山等中小微白酒企业与汾酒集团合作,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知名的高、中、低立体清香型白酒产业基地。重点扶持创建一批地方名白酒品牌,构筑国有与地方品牌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大力推广“原酒质押”、“白酒商标质押”等融资模式,以企业为主体设立白酒储酒基金,建设国家级白酒质量检测中心,通过举办国家级清香型白酒博览会、交易会和白酒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提升我市作为全国最大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到“十三五”末,白酒产能达到30万吨。

光伏产业,抓住我省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机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在土地、金融、税收、人才引入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打造光伏产业基地。创造有利于光伏制造业聚集和发展的政策洼地,快速壮大我市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以文水县、离石区光能装备制造业为龙头,依托文水晋能清洁能源公司、山西晶旭新能源公司在人才、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交城、汾阳、文水、离石等地布局上下游光能材料产业。在柳林李家湾光电子园区重点发展太阳能小组件等产业,并大力发展光伏电站、分布式光热光伏电站。到“十三五”末,光伏组件产能达到2100兆瓦,光能发电规模达到800兆瓦,太阳能采暖发电系统达到2万套,硅片达到2.4亿片,超白玻璃达到600万片,背板达到660万平方米,光能制造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发展壮大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互联网信息等新兴产业。

化学工业,实施大区域布局、集群化发展战略,形成各具特色、区域统筹、协作共赢、错位发展的格局。依托焦化产业优势,发展以焦化系列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巩固提升焦油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等传统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向精细化工延伸。培育发展甲醇制烯烃、专用化肥、LNG、乙二醇、超高功率电极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积极做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煤气化产业前期工作,适时启动煤气化项目建设。

装备制造,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工程,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整车及配套产品,发展工程作业车、动车组轮对总成等关键部件;推进煤基醇醚燃料汽车、煤层气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型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提升煤机系统集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研发煤炭高效自动化采掘成套装备、千万吨级工作面自动化回采装备及现代煤化工装备。积极发展煤层气高精尖勘探装备、新型三抽设备、智能化排采系统、径向钻机、提纯装备、液化气化装备等。支持发展核电成套装备,高效太阳能发电设备、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设备、智能电网用输变电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绿色环保型高效输变电设备,生物质能发电装备等。支持发展大型、智能、节能环保型顶装焦炉、捣固焦炉成套设备,干熄焦装置专用提升机。鼓励引导交城国瑞、文水光华、华一重工、离石新龙等企业大力发展电动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重点加快岚县铸造业发展,外引内联,大力发展精密铸造,创建省级精密铸造基地。

特色食品,明确发展定位,形成发展批次,重点扶持品牌企业,着力培育食品产业集群。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大对野山坡、裕源核桃、山宝食用菌等品牌的培育,全方位推向国内外市场;着力扶持柳林芝麻饼、碗团、胡兰牛肉等正在壮大的品牌逐步走出吕梁;支持东谷仓等新创品牌扩大规模,辐射全市。强化诚信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自律管理、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引进生产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食品企业2-3户,力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50户,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到“十三五”末,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新材料,以提升附加值为方向,积极引导玻璃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建设特种玻璃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交城利虎玻璃浮法玻璃生产线技改,发展汽车用安全玻璃、太阳能聚光热发电用反射镜、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发展白云石系列产品,研发各种用于钢铁、玻璃、水泥等工业的优质耐材制品,建设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实现新型耐火材料的质量、品位和附加值的升级。加快发展钕铁硼永磁材料、光电子、软磁材、新型碳纤维、高功率石墨电极等新材料。以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易于施工为方向,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的非粘土烧结空心砖、非粘土烧结多孔砖、粉煤灰蒸压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大力推进岚县江川国威等新材料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岚县中磁浩源等企业发展壮大。到“十三五”末,形成新型墙体材料产能80亿块,耐火材料800万吨,锰铁系列合金40万吨,钕铁硼磁性材料5000吨,新型医药材料5000吨,平板玻璃3500万重箱的生产能力。

新能源,充分发挥我市河东煤田范围煤层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国家煤层气审批下放试点和国家财政补贴煤层气抽采的政策机遇,借助中石油、国新能源等企业的输气管网,加快推进煤层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拓展民用燃气、交通用气等下游应用领域,形成百亿级的新兴支柱产业。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实现风电的规模化发展。积极争取光伏“领跑者”项目和光伏扶贫电站指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集中式光伏电站。到“十三五”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

节能环保,加快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推进甲醇汽车、煤层气自卸车、高容量纳米动力锂离子电池和城市电动汽车生产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产业和设施,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推进孝义华夏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电机、电池和整车组装的批量化生产。积极引进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构建“煤—电—车”产业链,形成电动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检测、服务为一体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体系。逐步提升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与环卫、物流、公安巡逻等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的应用。到2020年全市市场保有量达到1万辆以上。按照“标准统一适度、快慢互济”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2017年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党政机关等区域覆盖;2020年建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高效智能的充电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太阳能光热及光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推动 LED 在农业、医疗、通讯、道路、公共机构等领域的应用。提升节能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能效评估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

大数据,依托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推进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与大数据创新基地和天河云产业基地。推进新一代液冷服务器研制和应用项目,开发新一代液冷服务器冷却技术,开展技术方案论证、样机研制以及产品化推广,在数据中心开展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橄榄石”绿色服务器品牌,为响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核心设备支持。推进数字生态科技城建设,开拓政府、金融、互联网、煤炭、制造、新兴产业六大行业市场,推进成果在太阳能、风能、IGCC、储能产业等四大领域应用,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计算应用与服务、云集成与运营、云计算硬件制造四大云计算产业和数据服务、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三大配套产业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国产化系列服务器规模性运用和产业化推广项目,研制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全国产特色的服务器系列产品,产品形态包括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等,并通过建设配套的物理环境,开展规模化、系统化的示范和应用。大力推进华为集团云服务、大数据等合作项目,进一步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

互联网信息,积极融入全省“晋中—阳泉—吕梁—长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利用互联网信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宽带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宽带网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基于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各领域,进而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形成聚合效应,促进信息化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智慧吕梁”建设,将我市建成具备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城市和智慧应用标杆城市,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城市行列,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实现高度智能化,城管、安全、应急、交通、国土、环保、社保、教育、医疗、就业、农业、物流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极大提高。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继续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发挥引领作用,推广典型经验,带动两化融合梯度推进。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探索科学、分类、定量、持续推进区域两化融合的新模式。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创新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推进煤炭、焦化、冶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与调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北斗导航在我市的应用。依托山西省北斗卫星系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和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山西分中心,推进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促进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

(五)推进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1.推进节能降耗。“十三五”时期,节能工作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扩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和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实力为目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节能规律,促进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构建节约发展和低碳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推进节能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公众节能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大资金投入,增强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规划五项重点:一是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和能源消耗总量的控制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节能技改项目库,加强项目调度;全面推进节能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烧结烟气余热回收、低浓度瓦斯发电、汽轮机组运行优化、合成氨节能改造、能耗管控系统等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推进节煤、节电、节油及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能源高效和分质梯级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领域节能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在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焦化、建材等行业推进燃煤锅炉自动控制系统、风机水泵变频调速、煤调湿、高效节能选粉技术等节能改造。挖掘工业窑炉节能潜力,实施蓄热式燃烧、富氧燃烧、四通道喷煤燃烧、流态化焙烧高节能炉窑等节能技术改造。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建设过程监管制度。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二是推进建筑领域节能。贯彻落实《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立从设计、审图、施工、检测到认定的节能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建筑节能标准的过程化管理。加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力度,落实建筑节能措施。启动绿色建材评价和推广应用。组织建筑产业现代化适用技术研究,开展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三是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化交通方式。大力推进节能科技创新和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节能的能力和水平。完善交通节能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开展运输车辆燃料限值管理,不断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四是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落实节能技改资金、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制定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强化指标考核。加大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的投入,推进公共机构能耗监督管理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五是化解产能过剩。按照国家“消化一批、转移一批、重组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有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2.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以加快工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推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推动焦化、钢铁、电力、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推进50个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焦化、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新技术,焦化行业推广干法熄焦等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钢铁行业推广高炉富氧喷煤改造、烧结烟气循环工艺、转炉干法除尘、钢铁烧结机烟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等技术;电力行业推广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低氮燃烧改造、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升级改造等技术;建材行业推广使用水泥窑降低氮氧化物、炉窑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发电一体化、水泥窑窑衬使用无铬耐火材料等技术。

3.推进技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三五”时期,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促升级,以创新赢得竞争,以创新赢得未来。一是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比重达到3.2%,其中市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4%。组建新型煤化工、钢铁2个产学研技术联盟。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搭建大企业大集团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平台,着力攻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重点解决两化融合过程中技术难题。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推广动态多枪炉直接熔融还原炼铁、转炉负能炼钢工艺技术、具有完全机械化和自动化功能的焦炉机械技术、用富余焦炉煤气生产甲醇技术、日产5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煤炭气化及配套等技术;推广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技术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宏观管理。

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短板,激发经济运行中的一切要素活力,增强工业经济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发展动力基础。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规划范围内审批项目。项目建设和改造必须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技术。贯彻产业政策,促进资源和产能的有效整合。加大力度淘汰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严格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帮助、支持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发展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等新兴产业。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统筹把握好平衡点。就是要把握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守住发展、生态、民生的底线,确保经济发展不失速、产业结构调得好、群众生活有保障、各种风险防得住。二是积极利用电改优势。要抓住用好电改政策,突出优势,先行先试,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进局域网建设,放大电改政策效应;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范围,帮助企业享受直供电;实施煤电铝联营,促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三是去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杜绝传统产业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建设,对焦化、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不再审批;密切关注中央、省焦化、钢铁、水泥等产业的去产能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及时与省经信委衔接协调,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我市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四是降成本。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减负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通过成本管控、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五是补短板。充分利用煤铝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电力、铝业等现代高载能产业,利用白酒品牌、资源优势,依托酒业集中区古建筑群,推进酒业、影视、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加强运行调控。

坚持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坚持一月一例会、一分析、一通报,一季一点评、一排队、一督查,确保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严格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稳增长、减负担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政府“二十条”;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积极探索电量直接交易模式。要继续实施精准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依托煤炭、铝矾土等资源,通过资源作价入股、参股、担保等形式,撬动商业资本。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融资共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投融资新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积极为企业融资服务。鼓励担保机构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或推介会,搭建融资平台。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五)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依托自然资源,重点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铝深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充分利用麦肯锡公司国际、国内广泛的客户资源,精准锁定招商目标区域和目标企业,组织开展点对点专业化招商和产业链集群式招商。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提高招商项目的成功率。研究制定招商引资鼓励办法,在土地供应、资金保障、要素配置等方面出台差别化优惠政策,引导我市企业主动与行业领军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落地一批重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主导产业、弥补产业短板。

(六)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按照提高资源运营效率、推进上下游协作配套、实现重组各方合作共赢的原则,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以市场整合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有效整合资源,迅速做大做强。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加强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分工明确、企业协作紧密、产业链条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

(七)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家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重点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转换思想,激发企业内部活力,调动发展积极性。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市场机制。积极培育优秀中青年管理干部、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有关专家、科技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联系沟通,建立专家库、顾问团,实现借脑发展。

(八)实施品牌战略。

围绕消费品工业“三品”工程的实施,积极搭建信息宣传、展示等服务平台,为企业做好服务。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培育名牌。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加强科技、管理和投入支撑,推进实施品牌战略。

(九)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推进行业协会实行市场化运作,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行业协会要为政府发挥参谋作用,制定行业规划和产品标准,参加政府重大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研究会议,并定期向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行业发展运行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为企业发挥服务作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技术平台、销售平台、融资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等活动,研究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要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维护行业利益。

(十)优化政务环境。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政府职能,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环境,也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体制保证。全面推行权力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履行好政府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十一)加强规划实施。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本规划。各县市区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强化本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部署,做好与本规划提出的战略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在规划实施中,加强与贯彻实施《吕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衔接部署,重视与各项县市区级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各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强化市、县各级人大、政协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本规划是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五年规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科学作为,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为顺利实现我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我们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