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21-21592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文机关: |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年11月20日 |
标 题: | 吕梁市“十四五” 新业态规划 | ||
发文字号: | 吕政办发〔2021〕65号 | 发布日期: | 2021年11月20日 |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印发吕梁市“十四五”新基建规划
等22个市级专项规划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吕梁市“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业态规划》《吕梁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高品质生活建设规划》《吕梁市“十四五”非常规天然气利用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吕梁市“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装备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材料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产品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转型综改试验重大改革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吕梁市“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规划(2021-2025年)》《吕梁市“十四五”“六最”营商环境建设规划》《吕梁市农业现代化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吕梁市“十四五”“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22个“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吕梁市“十四五”新业态规划
随着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类新业态孕育而生,新业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变革趋势,是综合实力和战略竞 争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新业态对于推动吕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山西省“十四五”新业态规划》、《吕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规划基础与形势
新业态是指由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产业专业化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等推动形成的新生产经营形态或经济模式,是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创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倒逼是推动新业态产生和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吕梁市聚焦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弘扬吕梁精神,砥砺前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速布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制造、智慧文旅、在线教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为吕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新支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十三五”时期,吕梁市全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由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白酒、文化旅游、大数据、现代农业等集群化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7%,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1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首位。传统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稳步推进,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智能化矿山获得全国第一张“5G井下专网”,全市建设完成170个井下5G基站,实现5G信号井下全覆盖;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即将建成数字化能源管控项目,实现能源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管控。方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获批。
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初具规模。“数谷吕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数据存储、算力设施和融合应用项目相继落地,大数据基础服务领域快速发展,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山西省超算中心等先后落户吕梁,连续三年举办 “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介),累计签约项目57个,签约金额54.33亿元,落地项目52个。大数据企业发展取得顺利进展,吕梁市引进北京思源政通、北京航天驭星、北京中景合天、上海积成能源、深圳莫比嗨客智能科技、山西森软科技等大数据企业,深入对接、全力推进项目合作,促成了吕梁数霖科技有限公司、中阳慧远数据有限公司、吕梁市云计算运营公司、吕梁农数科技有限公司、吕梁市智信网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数据企业注册成立、落地运营。交口县南山村,占地320亩的“吕粮山猪”养殖基地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养殖方式,通过大数据,实现每头猪安全可追溯,促进生猪养殖标准化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全市已建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到1.5万架。
智能制造不断发展。积极推动“吕梁制造”向“吕梁智造”转变,启动建设了全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离柳焦煤、吕安危化、吕农生物等企业有效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即将建成数字化能源管控项目,实现能源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管控。山西中磁尚善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全省“111”工程重点创新项目——金属软磁合金粉芯,加快培育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兴业态。
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全面启动。出台了《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努力打造智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数字政府大综合平台,提升“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平台。建成了社会信用信息平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印发吕梁市“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等22个市级专项规划通知
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平台、无人机河道巡查系统。启动了建设数字城管大数据平台、智慧文旅监管服务平台、农业“五库两平台”和智慧环保大数据项目。完成村医通系统、远程协同诊疗信息系统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实现医、人、数据、知识共享。以数字化手段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市县9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首批划转事项集中度80.9%,超省定任务3.9个百分点。“吕梁通”APP上线运行顺利,“吕梁通”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日益成为民众和企业的“网上超市”,2019年荣获中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年度优秀产品奖,2020年8月,升级版的“吕梁通”城市综合服务平台(1.3版)上线运行,涵盖行政事项、医疗保障、便民服务、缴费服务等10大类227项服务。汾阳市智慧党建、智慧城管、融媒体中心走在全省前列。
“互联网+”服务新业态迅速兴起。“互联网+”催生的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约车、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共享经济和网络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成功打造《如梦碛口》实景演艺项目,舞剧《吕梁英雄传》获得国家级大奖,编制了杏花村酒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旅游品牌持续打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均超过27%。
(二)存在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 期好,发展韧性强劲,新业态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人工智能、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群体突破,催生了大量新型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大力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我市新业态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层面一系列新经济产业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为我市新业态培育提供了指引和保障。消费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在线教育、云游戏、直播带货、短视频和知识付费、远程医疗、智慧文旅等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大大拓展了消费场景,重新定义了消费习惯和内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和扩大终端消费需求,新业态发展面临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吕梁新业态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基础薄弱、体量偏小、创新不足、人才匮乏等短板,发展面临多方面制约因素。一是创新基础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待提升,大数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有待提高,“数谷吕梁”建设有待拓展。新成立或在建的大数据中心缺乏重量级大数据企业入驻,缺乏专业的运营服务团队,行业与产品细分不够,存在设备闲置、算力过剩现象,储能算力尚待释放。大数据企业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领军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少,竞争力还不强。二是人才和技术明显不足。近年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等地区加强数字化应用,大力发展新业态,对人才、技术等高端资源产生“虹吸效应”。我市经济发展、收入水平、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等优势不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新基建发展要素短缺,亟需的人才智力资源紧缺,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更是匮乏。院校、研究机构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难题。三是管理理念和监管手段相对滞后。部分新业态新领域存在监管空白,需要尽快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现代化治理规则。此外,促进新业态规范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平台载体不足, 服务能力偏弱,尚不能有效适应新业态的发展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立足吕梁市建设“五个吕梁、九大基地”的战略任务,准确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战略,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建立健全联动转型机制,重点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新业态,加快推进发展战略转型、生产方式转型、组织模式转型和消费结构转型,着力增强转型能力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培育就业新形态,带动投资新热点,打造吕梁经济新增长点,为吕梁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促进生产力要素合理流动,提 升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培育作用,在 新业态孵化、智能产业链打造、高端价值链提升、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中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和要素供给。
坚持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在转型发展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积极推动现代科学与工程理论在制造、能源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未来产业技术 创新、模式创新。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和应用,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现代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改革开放、试点示范。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协同推动中部地区开放合作,建设开放、公平、高效、有序的营商环境和市场体系。布局和打造一批新模式、新技术应用试点和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一批新业态重大项目,以点带面,增强转型能力供给。
坚持统筹规划、分业施策。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体系,统筹项目、土地、人才、金融、政策以及创新体系建设, 全链条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智慧场景应用。深刻把握新业态发展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分业施策、分步实施,推动新业态在各区域、各行业深化应用和集群发展。
坚持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依托“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基地,大力促进新材料、白酒、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新业态融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等多种途径,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拓展大数据服务领域,推动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大健康及文化旅游实现新模式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聚焦“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有效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带动作用,全面建设“数谷吕梁”,推进新业态、新模式跨越发展,将吕梁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新业态发展新高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三中心两基地”,即国家级超算中心、环首都数据存储中心、国家重要数据资源灾备中心、国内先进的信创产业适配基地、国内先进的数据服务应用基地。
——智能市场主体得到新发展。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和平台;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壮大“1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文旅康养、新型科技服务、跨界融合等领域,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户以上,培育“小升规”企业100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新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5家、新经济品牌产品和服务10个,争取实现新业态企业上市零突破。
——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新水平。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供应链协同3类业态模式,构建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选树吕临能化、离柳焦煤、国投集团、中磁尚善、汾酒集团、鹏飞集团、晋能清洁、中科正泰、新龙重工等10个“工业赋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智慧物流新业态,开展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试点,提升物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底,吕梁市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
——电子商务平台取得新进展。依托“阳府井”“拉货王”等一批小有名气的电商平台,通过支持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线APP等新零售方式快速发展,带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重点发展专业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新零售、无接触配送5类业态模式,争取打造一批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知名电商平台。
——线上智能服务平台拓展新领域。搭建“智聚数谷吕梁”等智能服务平台,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充分挖掘新消费潜力,在新型服务领域深度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重点发展新型餐饮服务、新型住宿服务、在线医疗、线上教育、智慧出行、数字文娱、在线会议及展览展示7类业态模式,促进新业态服务业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到2025年,在大数据、现代煤化工、白酒酿造、现代制造、铝镁新材料等行业内,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
——发展环境迈上新台阶。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清理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按照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原则,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协调互补、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联接互动,为新业态营造规范适度的发展环境。
到2035年,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融合迈向更高水平和更宽领域,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完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构建形成,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物流和智慧文旅等领域集聚一批领军型企业,将山西建成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三、重点任务
(一) 着力发展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高质量转型。
1.加速推进智能制造
聚焦绿色能源转型、先进制造升级、数字产业培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吕梁制造”向“吕梁智造”转变。
统筹推进装备智能制造。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材料制造装备、细分能源装备、风电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煤机装备、煤层气装备、煤化工装备、农机装备, 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集成创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围绕更高速度、更大运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新一代轨道交通发展方向,以韶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为依托,加快完善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核心部件配套能力。依托中铝公司山西基地、吕梁森泽煤铝等骨干企业,引导铝系企业将产业链向航空金属延伸,重点发展航空用高端铝镁合金材料制造装备。打造重大标志性项目,形成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新业态,在全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聚力打造能源新装备制造。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机装备融合发展,布局扩产技改升级项目,支持中钢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建设新型矿山支护装备生产基地,推动文水光华、岚县三鑫等企业提升高端机械制造业配套加工能力。围绕风资源评估、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风电场设计、建设、施工、控制运维等重点环节,吸引国际国内风电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落户,积极推广8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应用,加快10兆瓦风电发电机组研发与量产。大力研发煤层气高精尖勘探装备、径向井钻机、煤矿井下全断面坑道钻机、压缩/液化装备、管输装备等。依托铝系产业、钢铁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在细分能源装备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配套、加工能力,推动我市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企业成为国内装备制造大型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鼓励龙头企业实现制造智能化。发挥好2020年底新投产的鹏飞集团5G智慧工厂应用系统及中央调度中心项目示范效应,鼓励离柳焦煤、鹏飞集团、正利煤业、金晖煤焦等骨干企业,加强5G、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业AR、数字孪生、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离柳矿区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建设,加快推动一批焦转化项目建设。聚焦新兴产业实现智能技术创新,鼓励山西利虎玻璃集团青耀技术玻璃有限公司、山西新天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大装备制造、医药健康、高效设施农业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围绕企业技术需求,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型企业参与相关应用场景建设,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升级,扩大市场规模,打造行业龙头。
加快发展机器人生产制造。强化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与省内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太重、富士康等重点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攻关,重点研发具有自主感知与决策、灵巧作业、人机协作功能的工业机器人,以及适用于反恐防暴、抢险救灾等特殊场景的仿生机器人。加快推进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由采掘等传统行业向新兴领域、高精尖产业拓展。
2.大力发展智慧能源
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能源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积极发展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积极打造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构建能源转型和碳达峰成果重大展示平台,培育综合能源服务、碳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等新业态。在8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园区级能源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
推动综合能源服务。整合工业园区内能源生产、输送、服务和消费环节的相关要素资源,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发挥能源“云”管理平台作用,实现区域内多能互补、智慧用能、廉价用能、节约用能,实现燃煤火电企业由单纯发电向供热、供水、供气、供电综合能源供应转变。挖掘需求侧资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用户实施需求响应,由 “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大幅提升吕梁新能源消纳及需求响应能力,形成新能源和工业用户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局面。
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构建井上、井下多网融合“一张网”,建设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煤矿示范项目,构建智能煤矿中台,培育数字化拓展应用。推进全市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平台建设。抓好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智能矿井、山西东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智能化改造、正利煤业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动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加快主运输、供电、通防、排水等安全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加速开展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打造智慧矿山样板。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培育第三方运维、点对点能源服务等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和交易新业态。开发绿色能源衍生品,提供差异化绿色能源套餐。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鼓励能源生产与消费企业共同设立碳中和基金,加快布局一批绿色发电市场化项目,推动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普及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出行。加快研发和推广高效洁净煤技术、煤炭深度转化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加快构建吕梁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
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优先发展新能源,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结合电网调峰需求,组织实施一批不同类型的储能示范项目,开展“风电+光伏+储能”“分布式+微网+储能”“大电网+储能”等发储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深入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
3.积极拓展智慧物流
建设新型商贸物流体系。重点发展智慧物流综合平台服务业、多式联运、物流云、智能交通和智能快递等新业态。统筹构建“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商贸物流体系。加快推动现有物流基地规范提升和新增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加快商贸物流领域新基建进度,支持物联网、无人仓储、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鼓励企业共建共享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引导企业建设共同配送服务中心和智能自提柜相结合的末端配送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物流综合平台和“虚拟”物流产业园。重点依托离石物流枢纽、吕梁农产品电商综合物流园、吕梁市农村仓储物流体系、孝义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基地,通过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传统物流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互联互通,强化数字平台支撑,加快推进吕梁市智慧物流综合平台服务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跨部门、跨县(市、区)的物流数据资源流通和共享综合平台,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物流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强化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仓库等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物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施数字物流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建设数字物流供应链,推动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共享。推进公铁、陆水、陆空等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及平台,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统筹制订多式联运标准规范和服务规则,推进联运服务“一单制”。支持吕梁汽运集团等企业扩大公铁联运规模,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发挥吴城、赵家塔、田家会等铁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和多式联运集运站作用,充分发挥13个县(市、区)物流园等综合运输枢纽多式联运港的功能,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持续推进煤炭“点到点”大宗直达班列、三晋快运、特需班列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
发展壮大“物流云”新业态。按照标准统一、数据共享、服务延伸、合作共赢的原则,重点依托13个(市、区)物流园区等平台,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汇集现有各类物流信息服务资源,建设完善云计算数据中心、物流公共云平台、吕梁市智慧物流云平台核心节点。支持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共享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构建覆盖多种物流方式的综合性智慧物流公共服务云平台。
推进智能快递快速发展。积极引入京东、顺丰、莱乌等龙头快递企业,支持建设自动驾驶、自动装卸堆存、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加快发展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无人叉车、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等新技术,鼓励发展无人配送。鼓励快递企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政府机关、高校、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集中设置智能快件箱。引导线上企业与街道、社区等合作,推广前置仓、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支持培育一批门店宅配、“前置仓+提货站”、“安心达”、无接触配送等示范项目。
4.不断创新科技服务
推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吕梁云时代、吕梁数霖、中阳慧远数据、山西共致、吕梁思源政通、吕梁市云计算、吕梁农数、吕梁硕为思、离石网库、山西兴动时代、吕梁智信等科技公司,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全面融入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满足产业转型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新型科技服务,强力推动新业态项目落实。
发挥科技服务孵化效应。以“数谷吕梁”为引领,集聚耦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IT 企业和行业重点企业等相关优势资源,积极推进科研众包和数据共享,构建 “没有围墙的科技资源大院”。鼓励众筹、众包、众创等“公众+科技服务”模式发展。支持民办非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推动“孵化+创投”、创业家等为代表的平台型孵化服务机构不断涌现。依托智创城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专业化众创空间,重点培育以直播创业、创业咖啡、网上创新工厂等为代表的创业孵化新业态。
强化科技服务产业链细分延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链,发展科技评估服务、科技管理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科技咨询服务等新兴细分业态。围绕煤炭产业链升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公共平台、科技服务超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新型综合性服务平台。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完整的商业服务产业创新孵化器,对不同入孵企业进行分项研究与差异化战略制定,逐步向产业生态、资本合作、平台对接以及政府服务等细分方向延伸,提供差异化的创业科技服务。
发展“互联网+科技服务”新模式。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大数据等领域,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研发服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融资、科研仪器共享、技术交易市场等。加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在线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知识共享、成果转化、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为知识产权保护、转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支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的众筹、众包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顺应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在知识产权咨询、运营等领域培育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机构,鼓励市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促进专利技术资本化、产业化。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专业化、复合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保障知识产权运营的运行机构,构建起要素完备、体系健全、运行畅通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5.加快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利用大数据创新管理和决策方式,推动环境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变,助力吕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力发展环境治理服务新模式。加速建设环保产业园、环保智创空间,研究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EOD)开发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培育“互联网+环保”新业态。积极推广煤矸石治理+资源化利用、环保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招商开发等模式。发展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生态环境智创空间,打造以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服务新模式和总部基地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带,强化对环保企业科技研发、人才引进、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推动“专精特新”环保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
着重建设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开展一批从预警、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到执行落实的生态环境创新应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目标管控、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水平。拓宽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范围,全面推动生态环境管理业务协同。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建立集“感知变化、研判趋势、分析原因、指挥调度、现场处置、效果评估”为一体的智慧化闭环管理体系,构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环境污染溯源、环境容量分析等监测信息分析工具包,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实现生态环境数据集成、整合与共享,推进智能化精细化防治。
6.全面推动智慧农业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探索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不断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高效发展数字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能力和水平,统筹农业数据资源,推动全市农业大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带动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市种植业、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积极探索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业物联网示范、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业应急指挥、农机作业调度等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应用。支持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智能节水灌溉、精准施肥、饲料精准投放等精准化作业,建设完善适应不同作物和环境的智能农机、数字化育种、疾病防控等系统。加快推动智慧种业、智慧灌溉、智慧农(牧)场建设,建立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优化升级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行业监管监测一体化进程,培育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示范点。
多元发展创意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与科技研发、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农耕体验深度融合,发展景观农业、休闲农庄、观光牧场、特色民宿、房车营地、教育农园、运动公园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与农业融和发展,探索创意民宿、创意主题酒店群、农食文化创意、医农同根创意等新模式。重点推进无公害果蔬采摘等创意观光休闲农业、文旅+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依托山西汾酒、吕梁药茶等特色产业和相关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联合创意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提级发展新型农产品电商。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商、生鲜电商、农产品新零售快速发展。鼓励扶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自营店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发展。加强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加大吕梁农业品牌推介和溯源体系建设力度。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建立农产品产销衔接系统,面向京津冀大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个性化”网络定制和集团定制。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策划推广直播带货等新模式,重点围绕白酒、药茶、鲜干果、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区域公共品牌。
大力发展共享农业。鼓励扶持互联网平台企业、信托投资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建贯穿于农业育种、农产品流通、生态农场、农业机械、生物肥料、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全链条的众筹农业,积极推广农产品、农业技术、农场、公益等众筹模式。构建农业众筹信息共享平台,引入菜单式营销方式。鼓励扶持互联网共享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特征,推广共享设备、共享人力、共享农技、共享土地、共享物流、共享仓储、共享农庄等形式。
聚力发展会展农业和托管农业。强化产销对接,持续办好每年两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打造以离石为中心的山西(吕梁)干果商贸平台和华北畜产品交易平台,提升吕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吕梁农业展会、节庆衍生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交易会、订货会、展览会、农业论坛、洽谈会、交流会等。采取“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农业共营制”等农业生产托管形式,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土地托管、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等。
(二)大力培育新消费模式,引领高品质生活。
1.创新推进智慧文旅
拓展智慧文旅新内涵。立足于“黄河、酒都、吕梁山”三大板块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以北武当山、碛口古镇、庞泉沟三大品牌为引领,注重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强化核心吸引物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与文化旅游业融合与渗透,积极推动“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文旅+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体验、乡村民宿、休闲度假、工业遗产、研学知识、红色教育等与旅游新业态的孵化与培育,实现吕梁旅游从“景区化”向“全域化”转变,打响“康养吕梁、夏养吕梁”品牌,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从“供”“需”两端发力,推进“文化+旅游”,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融合、要素全域配套、结构全域优化、社会全域参与,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商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吕梁丰富的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酒城文化等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文化体验游、自驾房车游、体育游、通航游等新业态;利用沿黄闲置村落,打造一批写生、绘画、创作基地,打造一批特色景区、旅游综合体、文旅小镇,引领全市文旅新业态,全面提升吕梁文旅发展整体水平。
打造康养旅游新局面。聚焦“养心、养生、养老”三养体系,整合吕梁山区的山地、生态、气候、森林资源、中医药资源,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医养结合、中医养生、山岳避暑、养生度假、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等康养旅游业态,激发康养旅游市场活力,打造以庞泉沟等避暑休闲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现代田园康养旅游,依托吕梁良好生态环境,探索“自然资源+特色客栈+乡村旅居+田园康养"模式,重点打造集“田园生态”“阳光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大力引导康养、文旅等服务范围向农村延伸,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客栈集聚区。积极培育康养旅游新品牌,开发医疗养生旅游产品,不断优化“药、医、养、健、游”高端产业链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响工业旅游新品牌。以柳林、文水和孝义三大煤炭化工基地为核心,依托独特的建筑厂房、生产流程、设施设备、生产工艺、企业风貌等资源开发观光体验项目,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游。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遗址开发利用,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和当代生活方式,打造集游憩、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科普教育、创意设计于体的开放空间。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申请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支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工业遗产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形成包含工业遗产旅游、工业科普旅游、产业公园旅游、企业文化旅游和工业购物旅游等完整的产品体系。深入推进工业生产与旅游购物相结合,依托吕梁市特色食品工业,推出一批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培育地理标志,发展购物导向型旅游,树立工业旅游商业品牌。
构建旅游云服务新体系。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整合吕梁市文化和旅游信息资源,构建市级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深入推进“互联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信息化服务水平。继续建设“吕梁市文旅大数据中心”,实现市域内酒店、宾馆、旅行社、旅游品商店、中介服务机构等全行业实时在线联网监测,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内容。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景区和旅游资源集聚区建设各类游客信息采集站点。
探索云上文旅新模式。通过示范推广典型个案,引导文旅体行业创新发展云旅游、云演出、云阅读等线上营销新形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开发国际农品博览会、餐饮采购展览会、农居用品展览会等线上品牌展会,组织开展有机农产品、传统美食等产品线上展卖促销活动。鼓励景区、博物馆、美术馆、酒都、特色商业街区推出云游览、云观赏服务。
2.快速推进智慧医疗
深化智慧医院建设。以“互联网+”、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疗体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医院服务与管理模式。持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建设市、县、乡镇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电子健康卡“一码通”,深度融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逐步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全过程业务监管、全方位数据分析、全流程惠民服务。支持市人民医院、汾阳医院率先开展“5G+智慧医疗”示范,鼓励和支持其他相关医院、体检中心、养老机构等,组织开展互联网远程诊疗、智能诊疗、智能辅助治疗、个性化诊疗决策支持、智能家居养老、智能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示范,探索建设智慧医院、智慧体检中心、智慧养老院,居家综合健康管理平合。推进VAAR、计算机可视化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在治疗规划、外科手术、微创介入、活检穿刺、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检检验能力等环节的应用,提高治疗和检测水平。
推进远程医疗全覆盖。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为患者 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构建医养结合智慧平台和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探索 创新远程医疗新模式,推进线上预约检查检验,规范推广慢性病互 联网复诊、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支持平台在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探索检查结果、线上处方信息等互认制度,完善线上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推动“互联网+中医药”发展。依托吕梁中药材优势,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建设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支持吕梁市中医院等公立医院、基层中医馆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推进远程影像、检验、诊断、教育等覆盖所有中医医院医联体,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
加快“5G+卫生应急”建设。充分发挥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作用,构建全市卫生应急指挥联动响应体系。打通“指挥链”和“响应链”,在院前与院内“两点一线”、现场与前方到后方“三点两线”等处置救援关键点-线-面上,实施政令传达、指挥部署、力量调度、反馈汇报、会商决策、进展跟踪和工作督导。搭建市级5G+卫生应急平台,突出重点、积极推进,逐步为吕梁市急救中心120救护车安装5G+卫生应急医疗系统。
探索“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支持各县 (区、市)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便捷有效的网上签约服务,完善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功能,实现签约居民健康信息一人一档、连续记录、动态更新、共享共用,改善签约服务感受,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监管平台,建立联通县(区、市)签约服务管理系统的监管网络,实现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数据实时查阅、汇总、统计、分析等功能,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效能。
发展智能医疗产业。依托省内的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研究院、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国药集团、康欣药业、新天源药业、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的优势资源,建立吕梁市智能医疗产业创新平合,重点开展医学知识库构建、多信息融合与智能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山西朗凯尔尘肺病医疗设备制造为突破口,扶持建立细分专业智能医疗器和设备制造产业基地。
3.深入推进智慧教育
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集聚政府与市场合力,加大智慧教育政府资金投入,加快完善硬件设备设施,健全中小学宽带网络,推动学校“装备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推进功能室建设和信息技术设备全面配备,智慧教育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得到质的提升,基本实现信息独立化管理。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深入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2.0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选择离石区、孝义市、汾阳市等部分学校开展互联网教学试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依托“山西省名师在线工作室”和“晋课联盟”等省内优质资源,支持教育欠发达地区开展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汇聚线上高等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构建“互联网+教育”共享平台。完善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开展与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搭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共享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市内外优质学校建立互联互助协作关系,促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在线互动课堂,推动城镇名师、名校资源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 开展跨市县(市、区)、跨学校“1+X”互动教学教研活动,助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和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积极推进智慧体育
促进体育产业线上与线下融合。促进体育与影视资源、旅游、互联网技术资源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积极发展线上培训、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聚焦智能技术典型场景应用,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重点环节,加强数字孪生、云转播、沉浸式观赛、复眼摄像、多场景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体验布局。
发展“5G+智慧体育场馆”。推动传统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全面引入物联网传感、智能终端设备以及 AI人脸识别、大数据算法等技术,让广大运动人群享受到一键智能订场、AI人脸识别开场、智能灯控水控光控、智能运动器械、AI运动影像抓拍等智能服务,实现场馆物联网化的高效管理,降本提效。加快推动智慧体育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集成利用的智慧场馆,推广智慧导览、高清直播、智能机器人、数字化3D重建等技术在园区聚集应用。依托智慧体育场馆,提供一站式“互联网+体育”综合服务,面向广大的体育群体提供集成场地在线预订、社交互动、培训指导、电商票务、体育旅游、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的综合服务。
5.持续推进新型商贸
推动销售模式创新发展。基于 LBS、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吕梁实体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零售,鼓励发展“无人销售”商店、自助提货柜、自动回收机等无人服务自助设备,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搭建对接平台,发挥平台大流量优势,推动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等合作,进一步融入短视频、VR等新兴社交场景,形成“网红带货”、“明星种草”的优势循环;充分利用APP商城、小程序以及门店社群等智能工具,加速线上转型,拓展社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云购物等新模式。引导线上企业与街道、社区等合作,推广前置仓、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
推动电商创新发展。依托吕梁电商综合服务区、吕梁首家电商扶贫创业园——临县电商扶贫创业园,积极发展以吕梁山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农产品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网上人力资源市场、互联网微型工厂(劳动密集型)创新基地和网上直播基地为主体的新型电商“五位一体化”扶贫创业园,积极探索“互联网+大农业”“互联网+新农民”“互联网+美丽乡村”“互联网+农村经济新业态”“ 互联网+智慧生活”等电商新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搭上“电商快车”。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电商服务在线对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线上“云游”极大拓展获客空间。支持市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立海外仓为小微卖家提供公共服务,支持示范企业承担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孵化任务,与小微卖家协同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传统商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培育吕梁旺捷华贸有限公司、临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跨境电子商务B2B经营主体。支持中小微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邮政小包经营主体发展,培育跨境电子商务B2C经营主体。支持市级跨境电商商务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类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第三方平台,强化移功支付能力建设,为跨境电商提供集一站式开户、收单、分账、保管和跨境支付于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推动消费中心创新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规划建设一批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鼓励有条件的街区加快数字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数字生活新服务。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零售领域的转化与应用,加快推动大型商超、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向移动支付、智能营销、数字化管理全方位发展,加快智能购物车在行业内的落地速度,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
推动餐饮创新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餐饮业深度融合,促进餐饮行业持续在业态、产品、服务上不断创新。鼓励全市餐饮行业发展智能炒菜机、机器人送餐、全自助无人服务餐厅等智能化经营方式,探索建立机器人餐厅,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富有科技感的就餐体验,积极开拓智慧餐饮市场。继续扩大窗口售卖、外卖、网上订餐等无接触服务。鼓励餐饮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拓展网上营销、在线订餐、电子支付、美食鉴赏、顾客点评等服务功能,大力优化外卖和外送服务模式,实现餐饮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聚力建设智慧城市,赋能高水平治理。
1.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水平
提档发展政务服务智能化。充分发挥市级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以及领导驾驶舱、企业码等一批应用载体作用,深入对接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综合平台,不断完善数字政府管理运行、基础支撑、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安全保障、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吕梁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应用“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推广5G技术应用,深化“领导驾驶舱”应用,拓展“吕梁通”App服务范围,优化再造“一网通办”服务流程。推进智慧政务服务模式从“事项供给”向“场景服务”转变,推动“秒报秒批”“零跑腿”成为常态。推广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服务,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建立企业纳税智能申报导航数据库集群,在“单一窗口”申报端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智能导航服务。以信息化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全面推行“13710”信息督办制度和“点办理、批处理”工作方法。
加力推进政务数据产业化。深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盘活政府数据要素资源的活力。规范数据标准体系和数据源头管理,实现同一标准采集数据、同一源头提供数据、同一系统共享数据。制定数据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各级政府和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构建标准化的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服务系统,实现数据的准确定位、实时交换、深度共享。明确政府、第三方数据交易机构、数据源机构等主体在数据要素市场化中的资质与权责,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完善数据流动交换共享规则,探索开展数据审计、数据保险等新型业务。制定数据交易负面清单,对数据交易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和优化,保障数据流通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垄断与滥用。
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智慧政务建设。积极推动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吕梁大数据龙头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升级完善数字政府建设。鼓励吕梁云时代公司、吕梁数霖科技有限公司、中阳慧远数据有限公司、山西共致科技有限公司、吕梁思源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吕梁市云计算运营公司、吕梁农数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公司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吕梁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
2.强化智慧交通建设
加快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资源整合,建设综合交通物流大数据中心,为交通物流服务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为交通物流决策提供基础支撑。积极推进智能化可变车道示范工程,开展试点研究工作。加快智能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太原至吕梁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布设感知、采集、检测、监测等智能终端设备,推动5G、北斗、车路协同、ETC等技术融合应用,构建多网融合的智慧公路基础设施,打造智慧高速公路。抓好集太中银铁路、大武机场改扩建、太原-吕梁-绥德高铁、瓦日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强化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工程、交通物流信息互通工程和交通物流大数据工程。推进5G、卫星通信等信息网络技术在交通运输各领域中应用。重点推进综合交通物流信息服务、路网监控、治超监控、网约车监管、执法监督、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水路交通运行监测、物流信息服务、公共交通服务、信用信息等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汇聚全覆盖、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政务大数据。加快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逐步扩大覆盖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交通运输数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形成完整流畅的信息流。
3.打造智慧安防屏障
促进安防行业大数据应用转型。将以 GPU、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AI等技术为代表的IT前沿技术引入安防监控领域,利用 RFID、红外感应等传感技术监测各种人为或环境指数,实现对事 件的快速控制,推动安全监控系统架构向智能监控方向演进。以视频智能大数据为核心,加快推动网络数据、公安数据、政务数据和视频智能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感知和整合,支持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能量,形成立体、实时的安防体系。
大力发展“AI+安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深入推动现有安防产品的升级,包括智能芯片、智能摄像头、智能IPC、智能NVR等产品,利用智能安防设备与报警器、监控等安防产品相互配合。推动全市公共区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智能化感知前端全覆盖,织密智能化视频感知网络。以视频智能大数据为核心,实现社会各类视频资源、政府各部门视频及感知数据、政务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感知和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立体化、信息化、动态化防控感知体系。
4.提高智慧建筑能力
加快智能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新技术由点到面 全面推进,促进全市建筑行业向智慧化、物联化和云化转型。积极试点推进BIM 技术在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探索可视化设计与交付。加快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步伐,积极推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提升既有建筑绿色品质,执行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对接山西省装配式建筑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完善相关咨询服务、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构件标准图库及BIM 技术应用,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主体提供智能服务。加大建筑机器人研发力度,探索具备人机协调、自主学习等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批量应用,在工厂生产、现场施工等关键环节实现人工替代,进行安全、高效、精确的生产和施工作业。聚焦城市大脑建设战略布局,加快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能仪器仪表等应用场景落地。
5.推行智慧社区管理
建立社区智能服务新模式。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快部署智慧社区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各领域深度应用。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接口、数据等相关标准,按需推进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万物互联+服务运营”的物联网商业盈利新模式,开发线上和线下、无形和有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社区产品和服务新业态。有序推进物联网等智能终端设备覆盖社区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人脸识别、声纹认证智能门禁、防火防盗传感器及各类业务App实人认证服务等,推广“一码通”社区应用。整合打通社区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与公安机关的联网互通,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进智慧家居基础建设,实施4K进社区工程,推进5万户以上4K超高清机顶盒进社区,为居民更新超高清电视机提供技术支撑。
实行智慧物业管理。鼓励物业公司发展社区安全、社区居住、 社区购物、社区教育、社区养老、社区物流、社区医疗、便利店等服务功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社区、街道、派出所等城市人口动态管理数据共享联动机制,促进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融合发展,构建社区生活服务新生态。
6.加快智慧城管建设
加快建设市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面覆盖,逐步实现与国家和省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推动平台功能整合、拓展应用场景、规范数据标准,加快城市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步伐,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促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积极探索自动派遣、移动办理、视频抓拍、重点监管、数据挖掘与综合分析等功能,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和综合评价,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为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
四、支撑体系
(一)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支撑。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和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网络覆盖范围,鼓励制造企业通过内网改造升级实现人、机、物互联。超前布局5G网络,增加5G基站站址储备、建站规模,实现社区室外连续覆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推进高速公路、重要国省道、高铁等交通干线及交通枢纽5G连续覆盖。完善无线宽带网络布局,基于补盲、补热原则,实现全市交通系统、热点区域及重点区域的5G连续覆盖,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物建设“三同步”,打造以5G为重点的无线宽带城市。加快构建覆盖全市8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打造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市级大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到计算型升级,构建中心城市大脑应用体系,逐步将大数据平台支撑能力向下延伸。推进区块链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易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可信安全防护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应用的安全服务能力。
(二)完善生产要素供给支撑。
探索开展数据供给服务改革试点,围绕吕梁重点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统计数据共享试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升级改造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全流程可信采集、共享、交换、追溯,到2025年,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100%接入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率达到100%。不断完善数据对外提供和发布机制,加快补齐企业数据合法发布短板,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实验验证环境、仿真模拟等技术平台,充分挖掘闲置存量资源的应用潜力;鼓励公有云资源共享,引导企业将生产流程等向云上迁移,提高云资源利用率;鼓励企业探索共享制造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促进生产设备、农用机械、建筑施工机械等生产工具共享。加强新业态用地保障,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大力支持安排产业转型和新业态培育用地,给与用地指标、用地性质、优先使用及土地出让金缴纳等方面的支持。
(三)强化共享经济服务平台支撑。
培育共享制造平台。在产业基础条件好、共享制造起步早的地区和行业,加快形成一批专业化共享制造平台,推动分散制造资源的有效汇聚与广泛共享。鼓励龙头制造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智能化改造、智能产品研发等创新服务工作。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整合开放各类资源,发展共享制造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平台企业探索建设跨区域、综合性共享制造平台,围绕制造资源的在线发布、订单匹配、生产管理、支付保障、信用评价等,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新模式。
建设共享平台和共享工厂。支持一批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中试试验、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公共共享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中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创新服务平台。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为监管部门和市场服务主体提供信用评分评级、风险监管及预警、融资担保、海运拼箱等数据分析应用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围绕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环节,建设共享工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依托线上平台打造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模式,满足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
拓展共享经济发展新空间。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支持以共享经济为主的信息咨询企业,面向平台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秒批办照、身份核验、业务分包、收入结算、智能报税等服务。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餐饮、外卖、住宿、家政、超市等生活服务资源,推进在线对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整合线下资源,发展定制承运、网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新模式,提供多样化出行服务。支持建立“共享用工”服务平台,助力欠发达地区劳动者更快进入共享经济,探索开展外卖和家政服务人员等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模式。
(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支撑。
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依托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资源,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和产业集群核心关键技术,集中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和协同攻关,力争创建省级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6个。扩大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建设,打造智能煤矿创新生态圈。打造新业态创新平台支撑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1331工程”提质增效,加强“双一流”建设,深化与高水平大学、一流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合作。围绕“六新”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便捷、低价、高效、多元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质量管理、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
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等深度合作,建立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创新研发体系。探索设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市内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更加灵活的研发合作。引导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共同推进新业态相关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形成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五)突出人才体系支撑。
大力构建多元化人才体系,建立和完善新业态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和项目制等互动式人才培养;依托重点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开展新业态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鼓励社会化培训机构面向重点行业关键岗位开展职业培训;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造就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业态大军。积极提供人才发展政策措施保障,为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人才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对于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经营者,探索使用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个体工商户;打破户籍、身份、档案、所有制等限制,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便捷通道。
(六)建立品牌体系支撑。
大力培育并建立新业态品牌体系,引导新业态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持续打响“数谷吕梁”主体品牌、“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旅游品牌;创新树立“康养吕梁、夏养吕梁”康养品牌;不断提升“吕梁白酒”“吕梁玻璃”“吕梁肉牛”“吕粮山猪”“吕梁枣芽茶”“交口夏菇”“中阳木耳”等区域公共品牌。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开展宣传,加强品牌塑造。
五、组织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十四五”新业态规划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新业态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规划》推进情况汇报,统筹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明确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联动机制,密切协同、凝聚合力、确保重点任务有力实施,重点工程有效落地,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实施保障。
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规划》落实的载体,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纳入《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要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细落地。加大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新业态工程项目有效实施。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城乡一体推进,建立《规划》多元投入保障渠道。
(三)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及时调整不适应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新业态成长型企业名录和企业数据库,实施新业态成长计划,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开展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探索实行“一照多址”,降低科技企业、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创业成本。通过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降低个体经营者使用互联网平台交易服务费,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创新监管方式,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针对新业态项目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等特点,采取柔性执法、审慎监管。优化精简审批事项,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四)注重宣传引导。
综合运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类载体,大力宣传新业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新业态的认知,组织开展《规划》系列宣传,全方位加强《规划》解读,宣传《规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做法成效,积极营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推动《规划》实施的舆论氛围。要做好各级各部门《规划》实施辅导培训和宣传工作,明确实施具体步骤和要求,充分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落实的合力。
(五)开展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加强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和考核,对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开展重点督查和考核。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价,分析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公布进展情况报告。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和考核。
解读链接:【图解】市发改委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吕梁市“十四五”新业态规划》的解读
政策咨询:市发改委??8239747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我们
老虎机论坛虎宝博,老虎机论坛七喜博论坛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